火锅的形式似乎是永恒的:一锅煮天下,百味乱平生。但细究起来,还是会有众多不同。冬天的火锅重温暖,春天的火锅则多了一些变幻和律动,它吃的不是热气腾腾的暖意,而是所有新鲜与当季的食材被丢进锅里,沸腾起春日特有的一股香气的舒畅。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敏
跷脚牛肉锅
A 跷脚牛肉 不辣的川味火锅
四川火锅入城已久,给了我们一个刻板印象:火红的油,火辣的味,吃得人一身大汗、满脸通红,却乐得跟着火锅冒泡泡。殊不知麻辣并不是四川火锅的唯一主调!近日就有一个不辣的地道川锅趁着万物复苏之际杀入广州,撒下一片洋洋洒洒的香气,让你不由得心痒痒地约上朋友们:大伙一起尝鲜去!
邀上三五知己一起打火锅,点鸳鸯锅最保险,要是没了粤式清汤锅底,不少怕辣食客都要犯愁的。在“小肥羊”,你就可以用牛腿骨熬制的清汤取而代之。牛骨清汤看上去很简单,连油花也少见,一尝,滋味浓厚。神奇的是,下青菜打锅,汤味依然持久。用它来打火锅,可以一味三吃:喝汤、啖肉、涮菜。
“头啖汤”喝过以后,接下来的打锅,不能少的就是涮料,“跷脚牛肉”就是春日的主打涮品。据介绍,“跷脚牛肉”已有百年历史。相传乐山有位老中医,用牛杂和牛肉熬煮了一锅汤,救济过往的穷人。因为汤香四溢,来饮者络绎不绝,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由此而得名“跷脚牛肉”。在四川乐山,几乎每家食肆都会在菜牌上加列“跷脚牛肉”这一道火锅。
“跷脚牛肉”里的所有牛杂和牛肉都需手工切片,长宽均匀,不薄不厚,其中有卤制而成的牛筋、牛肚和牛腱肉。牛腱肉是牛后腿最中间的一部分,每头牛只有极少量牛腱肉,是难得的营养美味,涮六七秒即可食用。牛筋弹牙脆爽,牛肚入口甘香,嚼起来对牙齿的轻微抵抗也恰到好处。此外,一盘好肉少不了厚切的臻选牛肉和浆爆牛肉丸。牛肉呈大理石花纹状,纹理清晰,很有嚼劲,涮浆爆牛肉丸则要多花点时间。
主食在这里也别有趣味,最有特色的是“招牌酸奶饼”。大厨采用内蒙古传统酸奶饼的制作工艺,并加入了香浓芝士手工打造,软糯中带着丝丝甜香。吃完火锅,来一口最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