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对该形成模型的研究认为,如果原始行星盘上用于行星形成的材料足够多,那就会形成较大的行星,该情况下也是巨型气态行星的形成机制之一。比如木星和土星;如果这些材料较少,则形成类似地球、火星以及金星这样的岩质的世界。
然而,之前被天文学家认为是行星形成基本模型之一的“核心吸积”理论,已经受到了一个新的挑战,这份研究报告刊登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月报上。
根据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查胜勋(Seung-HoonCha)和谢尔盖尼亚克欣(SergeiNayakshin)对太阳系之内的小型岩质行星的研究结果,虽然这些行星被认为是小型的,这只是相对于巨型气态行星而言,这些系外行星比我们的地球要大,在一些场合下,我们可以称之为“超级地球”。
这些太阳系之外的“超级地球”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系外行星空间望远镜所发现,他们的形成机制被认为是具有巨型气态行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