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知】为什么唾液不能止渴 夏日如何有效补水(2)

2016-05-03 14:1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然而唾液不能止渴,那么我们要先了解出现什么状况就表示我们应当及时补水了。

那么怎样判断体内是否缺水呢?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尿液的颜色即可判断。当体内缺水时,身体就会进入求生模式,并保存体内的全部水分,这时尿液的浓度会非常高,水分含量很少。

因此,当尿液颜色很深时,这表明你的体内缺水,而当尿液颜色是浅黄色时,这证明你身体中的水分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日常轻微缺水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疾病,但会影响身体健康,如导致口渴、便秘、皮肤于燥、疲劳、精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少尿、血黏度增加等。另一方面,盲目大量喝水可能会造成胃肠饱胀、消化不良,对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患者更为危险。

【观察尿量,判断是否缺水】

口渴是很多人喝水的原动力,但口渴不是判断缺水的敏感指标,因为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时,口渴的感觉才会出现,轻度的缺水并不会让人觉得口渴,而此时已经需要补充水分。何况有很多因素影响口渴感,年龄大的人、体力活动少的人对口渴不敏感。尿量是衡量是否缺水的客观指标。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为1000-2000毫升,一般认为,成年人每天保持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是比较适宜的。如果少于400毫升,就是临床上的少尿,这意味着肾脏可能无法完成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如果一昼夜尿量少于1000毫升(大致相当于三四次排尿),就可以认为身体缺水。

【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是否缺水】

每次排尿的尿量因人而异,就算是同一个人,每次排尿尿量也会有变化,并不恒定。这种情况下,建议结合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缺水。一般情况下,晨起后第1次排尿比较浓缩,多呈淡黄色。晨尿之后,随着排尿次数增加,尿液的颜色越来越淡,直至清亮无色,则表明尿量基本合适。当然,尿液的颜色有时也会受茶、咖啡、维生素B2等物质的干扰。

另外,身体的其它一些表现也可以判断是否缺水。比如,口腔黏膜发黏、皮肤干燥、眼窝内陷都有可能是缺水,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表现尤其明显。便秘、血黏度升高也提示身体可能缺水。另一方面,水肿则是体内水分过多的表现,常由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甲状腺疾病、过敏性疾病、内分泌失调引起,要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口渴不是判断缺水的敏感指标,等到有了明显口渴感再喝水,其实已经迟了,体内缺水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为了及早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要提前喝水,主动喝水。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