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秀】“加长版”三伏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2016-07-18 14:5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kjcq20160704009-15

千龙网综合报道 从7月17日开始,进入了夏季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为40天“加长版”,俗称四伏天。在这40天中,由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大,人们会感到天气闷热难耐,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怎样才能舒舒服服度过伏天呢?快来看看关于“三伏天”你应该知道的事。

伏期怎么计算?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其中的“伏”也可以这样理解: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今年三伏天依旧属于40天的“加长版本”,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专家教你算入伏日期和伏天长度 

那么,每年“究竟哪一天入伏”?“伏天到底有多少天”?天文专家在此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简易算法。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原理事虞志球指出,按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入伏日即初伏首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由此可推出入伏日期均在7月中旬。

“就本世纪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这10天被称为‘入伏区间’(只有2084年例外,为7月10日)。于是入伏月份不用考虑了,都在7月,剩下的只是求入伏的具体日期。”虞志球说。

他强调说,请公众记住21这个数,对于偶数年,用21减去年份的后两位数除以4所得商的整数即是入伏日期;对于奇数年,必须在结果中再加5;而所得结果如果在“入伏区间”之外,则应加10或减10,使其落在11至20区间之内。

举例来看,2016年,21-〔16/4〕=17,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7日;2049年,21-〔49/4〕=9,因为是奇数年,9+5=14,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44日;2081年,所得结果为6,小于“入伏区间”值,应6+10=16,故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6日;2017年,所得结果为22,大于“入伏区间”值,应减去10,22-10=12,故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2日。

至于伏期是30天还是40天即有一个中伏还是两个中伏的问题,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林愿表示,一般说来,入伏日在7月18日以后(含18日)的年份伏期为30天,一个中伏;入伏日在7月17日以前(含17日)的年份,伏期为40天,两个中伏(今年和去年都是)。这种规律只有极少数年份例外。

据对1600年至2099年这500年的统计,伏期为30天的年份有182年,伏期为40天的有318,两个中伏的年数,远远多于一个中伏的年数。

“由此看来,人们笼统所说的‘三’伏天,其实应该叫‘四’伏天,可能更切合实际些。”林愿说。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