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现状及未来】
我们都知道,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建、疏。“建”是指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交通设施建设等道路硬件投资,同时也包括建设智慧交通等为代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管理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疏”就是指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的技术优势和协同效应,结合各种高科技技术、产品,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呼吁市民放下手中“方向盘”,使用低碳、绿色的方式出行,也要考虑包括公共自行车在内的公共交通能否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
那么我们来看看,北京目前公共交通设施的现状及未来规划:
公交线路:
根据北京公交集团发布的《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公交共有运营线路1020条,其中公共电汽车线路849条, 线路总长度19516.47公里,长途线路171条。 公共电 汽车行驶里程12.95亿公里,客运总量38.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1063万人次。
为缓解道路拥堵,增强市民出行的便利,北京公交以“快、普、支、微”四级线网结构为目标,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减重 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完善微循环、发展多样化等方案,加强线网顶层设计,全年共优化线路165条。其中,新开线路16条,调整线路99条,撤销线路25条,调整营业时间25条,解决了88个小区居民的出行,解决了57.3公里道路有路无车问题,削减重复线路长度878.7公里,减少重复设站1490个,削减三环路重复线路长度223.26公里。
为了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乘客需求,北京公交共计开通101条快速直达专线,累计运输乘客近48万人次;开通145条商务班车线路,日运送乘客近5000人次。
为持续履行绿色环保责任,2015年共计新建双源无轨电车线网42.93双对公里,撬装变电站9 座,充电线网7处,纯电动车充电桩241个,新能源供电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新能源车辆达1673部,为努力改善首都空气质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交专用道:
准点、便捷是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首要因素,公交专用道则是保障公交车优先通行的重要手段。
市交通委透露,正会同交管部门抓紧研究推进三环路、京藏高速公交专用道施划工作,同步完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接驳、联动。市交通委称,将对全市334座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接驳现状进行现场调研,排查梳理,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并在具备条件的站点进行优化。
目前,北京公交专用道建成将近800公里。未来五年,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将累计达1000公里,超过北京轨道交通运行线网总里程。同时,骑自行车、步行将成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
轨道交通:
目前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18条,运营里程554公里,车站334座。今年上半年客运量达14.48亿人次,工作日日均905万人次,日最高客运量1051万人次。
5年内,北京将进一步加密中心城线网,推进3号线、12号线、商务中心区线工程建设,启动17号线、19号线一期,完善轨道交通骨干体系。首都机场线二期、昌平线南延、房山线北延、8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等线路,也提上议事日程。
未来五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提高到900公里,分担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超过55%,中心城轨道站点750米半径覆盖率达90%。
自行车道建设:
今年,北京市还将进一步畅通绿色出行,将非机动车道还给骑车人、步道还给行人。在130条停车秩序示范街,路口增设了1531根步道桩,防止机动车开上步道。同时,交通部门增设了5025米的机非隔离护栏和470米的便道护栏,维护骑车人和行人路权。今年下半年,这种阻车桩将推广到北京市150条道路上。目前,设计方案已完成。市交通委介绍,城六区正分别编制设计方案。
按计划,53公里自行车道建设,将随着市管城市道路大修配套完成。三环辅路步道自行车道系统专项治理工程也即将拉开序幕。
公共自行车:
如今,在许多地铁站、商业区、大型小区等处,都能看到公共自行车的身影。有了公共自行车, 方便了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与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等进行衔接换乘。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租赁处处长焦桐敏介绍,截至2016年8月,北京全市已建成拥有2000余个网点、6.8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累计办卡70余万张,日周转率为每车5次,初步发挥了地铁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接驳和倡导绿色出行的作用。租车收费采取“免费+低费”的计时计费模式,市民持一卡通租车还车,骑行第一小时免费,每超过1小时收费1元,每日最高收费不超过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