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当首都遇上科技创新 会许给北京一个怎样的未来?(2)

2016-09-09 15:2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两大主要背景】

一、国务院明确北京新的战略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是北京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两大国家战略,支持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部、发改委和北京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2016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该《方案》。

会议认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新常态下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和增长极、带动全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要使北京成为全国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提出了聚焦突破重大前沿基础研究难题、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措施等四项要求。《方案》出台为下一步创新驱动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首都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打造原始科技创新高地

9月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会上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科研人员关注的5个方面,提出28条举措,以此落实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要求。

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北京市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是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一定要紧贴国家战略,注重搞好服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郭金龙强调,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创新服务上来,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要充分尊重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规律,给予广大科研人员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给予他们更大的资源支配权和技术决定权,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自由探索、专心攻关。

针对北京科技创新未来发展,郭金龙提出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依托国家实验室,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核心,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各个方面、多元主体共同协作,形成强大的科技攻关合力。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要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辐射带动功能,开展深度交流合作;要支持京津冀三地企业、高校院所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推进“三大科技城”建设。要把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放到科技创新全局的突出位置,统筹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形成标志性、示范性效应。

——抓好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要对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以更好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吸引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加快聚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北京未来科技创新发展要在三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在深化科技改革方面;二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三是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方面。科技部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创新发展,在项目、人才、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

市长王安顺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着力构筑开放创新新格局,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