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当首都遇上科技创新 会许给北京一个怎样的未来?(7)

2016-09-09 15:2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构建四个“高地”】

北京市有哪些具体措施来推进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中,已经明确了总体任务,可以概括为建设四个“高地”,即:构建原始创新高地、构建前沿技术创新高地、构建协同创新高地、构建制度创新高地。

第一,构建原始创新高地。北京市将大力推动央地资源融合创新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等“三大科学城”。其中,中关村科学城由于地处中关村,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科技企业聚集度非常之高,要聚焦全国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基础前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怀柔科学城将通过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集群和交叉前沿研究平台,通过这些大设施的建设,搭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创新平台,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一个新型的科学城。目前,怀柔科学城正在规划、建设,北京要在怀柔科学城基础上申请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新高地。未来科技城位于昌平区,经过多年建设,这里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在京央企的研发机构,要依托未来科技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增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

同时,超前部署前沿基础研究,和科技部的重大专项对接,和中科院的科技行动方案、行动计划对接,和在京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前沿技术创新对接。部署一批重点方向的基础研究和突破,主要是脑科学、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生命与健康、战略性先导材料等大科学计划,引领我国前沿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力量进行布局,支持引导北京地区有关单位建设突破型、平台型、引领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

第二,构建前沿技术创新高地。北京将深入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航空航天、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为重点,建设一批对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施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化制造、生物医药、先导与优势材料等12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瓶颈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同时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力促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第三,构建协同创新高地。北京市将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四个能力”的建设,推进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是强化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抓紧和津冀两地形成创新方面的互动。二是要强化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协同创新园区链,强化企业协同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布局,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跨区域资质互认。三是强化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能力。四是强化区域创新激励政策融通共享。京津冀作为唯一的跨省级行政区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确定要实施18项改革措施,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落细。

kjcq20160902012-8aa

北京市20项政策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海外人才来京发展

第四,构建制度创新高地。北京市将聚焦市场准入、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发展、创新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实施好北京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47项改革举措,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北京市将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让各项创新要素进一步活跃,特别是创新人才作用能力的发挥、创新平台作用的发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北京的科技创新落到实处。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和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北京市正在推行一批改革试点政策。像今年3月1日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正式实施,包括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证发放政策,这20项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海外人才来京发展。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