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折叠屏手机价格如此昂贵?
目前,三星、华为发布的折叠屏手机售价过万。
折叠屏手机的高成本主要由于柔性OLED显示屏的良品率不高,量产规模有限。2016年以来,京东方、维信诺纷纷追加投资建设柔性OLED产线,但产线有了,良品率还没提上来。折叠屏手机上市后,柔性OLED大规模生产制备,流程跑通后,良品率自然就提升了。
根据IHS预测,可折叠AMOLED面板的出货量有望在2025年首次达到5000万台,预计到2025年,可折叠AMOLED面板占AMOLED面板总出货量的8%(8.25亿),占灵活AMOLED面板总出货量的11%(4.76亿)。
目前全球能生产柔性OLED产线的公司并不多,包括了韩国公司三星、LG,中国公司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和天马。其量产时间基本都在2018年到2023年之间。
华为方面对外承认,其屏幕供应商为中国公司京东方。接下来几年的时间,柔性屏幕的产能将获得释放,这可能是降价的趋势。
几年后,即便屏幕本身得以顺利大规模量产,但要应用在手机上,则又是另外一大难题。
目前可折叠屏应用于手机依旧有很多困难:
屏幕良率问题。从传统手机到可折叠手机发展过程中,零配件成本大幅增高,原因在于良率没能提高。
续航问题。屏幕变大后导致的续航能力需要电池技术能有突破,提升整机续航能力。
摄像头模组问题。折叠方案设计难度较大,由于用户对手机轻薄度有一定要求,所以摄像头模组等均有较高要求。
盖板材料来源问题。目前盖板材料主要由住友、SK海力士等国外厂商垄断。
厚度问题。不同的折叠方式、折叠屏中间的缝隙问题,都会对厚度有一定影响。
散热问题。手机散热问题,在需要控制手机厚度的背景下,会需要更多优质的材料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