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投资界,他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风霜与打磨。他也被身边的朋友戏称为“不死鸟”。9年的时间,乾泉在创业投资项目的选择上,锻炼出了一双 “火眼金睛”。
乾泉(原名赵雄罡),出生于丝绸之路的发端城市西安,早年在某科技企业工作,工作中他接触了很多的投资人与企业家。
9年前,他辞去了在外人看来待遇非常不错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创办了乾泉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创投教育与创业投资咨询的公司。
在选择项目与创业者,不亚于大姑娘找老公。9年的光阴里,乾泉总结了不少创业者、投资者惨痛的投资失败的教训,也亲身经历和辅导了不少企业和创业者。
“我不喜欢‘羔羊’一样的创业者,我喜欢有创造力、能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尽管一些项目是朝阳产业,但是,也有投资‘陷阱’。”乾泉说。
作为一名专业的投资人,需要的是判断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要在处处是“地雷”的项目上学会甄别虚假融资、学会如何规避风险。
乾泉认为,创业市场“鱼龙混杂”,在投资创业的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如果遇到好的创业人与项目,那么,你就找对了。但是,一旦出现对创业者这个人判断失误的情况,那么作为投资人,只能是赔钱离场。这笔昂贵的学费只能自己交。
一般乾泉会拒绝一些创业者重视的“高新技术”项目,因为从技术到项目,再到产品,最后到产业化应用和实现利润,期间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多创业者、投资者被“技术方”等合作者巧言令色说服了,不懂产业发展与市场动态,也不懂行业管理知识、流程盲目投资,最后陷入被动。
“我在选择投资落地的项目,有三点作为重点考察。一是要看当地政府对产业的规划定位、资源禀赋、配套政策;二是要看项目企业的经营实力、运营理念、公司治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和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三是要看项目管理团队专业能力、项目收益回报、风险控制措施等;四是要看项目本身有没有发展空间,发展模式是否被复制。”乾泉说。
乾泉认为,创业就像坐在一条橡皮筏上,如果你的方向是大海,你只要用力往前划就行,船翻了,再爬上去,勇往直前,不畏惧,不退缩,直到大海。如果创业者缩头缩脑,在半路上将橡皮筏划进江河中,那么,他也绝不是我的“菜”。
作为投资人,乾泉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他说,例如吉林省某工业胶带生产企业,该企业是当地政府从南方招商引资过去的一个重点项目,无论是项目定位、技术质量、市场需求都很好。但是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当初也没有从银行贷到款。因入不敷出导致资金断链,陷入破产的边缘,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围堵厂房车间,部分债权人要求拆设备抵债。
后来,“我与这家胶带生产企业老总沟通后,派专家团队赶赴企业实地考察并走访了几大债权人,经过全面考察与周密的‘会诊’,觉得企业本质不错,而且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因此决定注入一部分流动资金,先让企业恢复生产。随后启动了公司股份制改造,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将出资人债权转为企业股权,并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新四板顺利挂牌,融了上亿元,转危为机,不但化解了企业风险,而且该企业正“密谋”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尽快转板新三板或创业板。”乾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