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基因表达能预测孤独症?
孤单并不只是一种感觉:对于老年人来说,感受到的社交孤立是主要的健康风险之一,可能会令过早死亡的概率增加14%。研究者一直都知道孤单的危险性,但是孤单究竟为何不利健康,其细胞层面上机制一直未被人们所了解。
据来自《环球科学》的文章报道,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孤独症状的首席专家约翰·卡乔波(John Cacioppo)和同事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说明了孤单会产生与“战或逃”(fight-or-flight)策略有关的应激信号,而这种信号会最终影响白细胞的产生。
这组团队曾研究了人与恒河猴这两种高度群居的灵长类物种处于孤单状态时的健康变化,已经识别出了孤单和一种他们称之为“应对逆境的保守转录”现象(CTRA)的联系。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与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多,而与抗病毒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本质上来说,与不孤独的人相比,有效免疫反应降低,同时炎症的风险增大。
在当前的研究中,团队检测了白细胞的基因表达,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能够保护机体抵抗病毒与细菌的细胞。正如人们所预料到的,孤独的人与恒河猴的白细胞体现出了CTRA的影响,那就是基因中炎症表达的增加与抗病毒表达的减少。
然而,与孤单的人类相似,“孤单”的猴子表现出了更高的CTRA活跃性,而且与“战或逃”策略相关的神经递质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更高。
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更多地生成一种特别的免疫细胞,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单核白细胞,它的增多暗示着炎症基因表达增多和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减少。孤单的人与“孤单”的猴子都被发现血液中有大量的这种单核白细胞。
研究结果证实了一个机理模型:孤单导致与“战或逃”策略相关的应激信号产生,而这会增加不成熟单核白细胞的产生,从而导致了炎症基因过度表达,并让抗病毒反应受损。这种由孤单产生的在脑部活跃的“危险信号”最终会影响白细胞的产生。单核白细胞的大量产生不仅会增加孤单感,还会诱发相关健康风险。
该研究也获得了一些有关孤单对机体影响的新发现。研究人员发现可以根据孤独情况预测CTRA基因表达在一年或更久时间后的检测值。有趣的是,CTRA基因表达的检测值也同样能预测孤单会持续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白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孤单好像有着相互促进关系,就是说一个可以随着时间的发展刺激另一个的出现。这些结果只与孤单相关,不能用沮丧、压力或是社会支持来解释。
这个团队计划继续研究孤单对健康的危害,以及怎样在老人中阻止这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