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相障碍?】
千万别以为“双相障碍”只是天才们的专属。在精神类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病。
双相障碍是一种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奇怪疾病,患者时而精力充沛,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一筹莫展。当身边出现反复“喜怒无常”精神状态的人时,需警惕他是否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
年轻有为的画家杜先生,过去一直以阳光、健康的形象示人,因其开朗热情而又严谨执着的性格在艺术界颇受好评。但最近几年,他似乎感觉到自己情绪和身体有了很大变化,温和时像“暖男”,暴躁时像“恶魔”。甚至一天内情绪变化都非常大,往往夜间创作时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但到了白天则变得反应迟钝、萎靡不振,一度想自杀的念头挥之不去……
这种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奇怪疾病,心理学上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以往也叫躁狂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类症状——
抑郁症状:包括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乏、无力感、自卑、自责、自罪、自杀、反应迟钝、思维迟滞等。
躁狂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无明显现实基础的“幸福感”、“愉悦感”以及“陶醉感”,过分自信和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减少,思维奔逸,话多,活动增多,行为轻率、鲁莽、不计后果。
病人身上躁狂与抑郁症状交替发生,有时也会同时混合存在。而且这类人的自杀念头往往十分隐蔽,家人和朋友很难发现。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学校学霸、企业高管或业界精英均为双相障碍的高危人群,因此双相障碍又有“CEO综合征”的俗称。如果有双相障碍家族史、平素性格外向或具有循环气质、高智商等人群出现“抑郁发作”,要怀疑双相障碍的可能。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终生患“钟摆”病的风险高于1%,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一般在15—19岁,通常在25岁之前发病。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通常夏发躁狂,冬发抑郁。
所以,当身边人出现这种反复“喜怒无常”的精神状态时,需警惕他们是否患上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但只要有效治疗,控制住症状,患者就能正常生活。
【危害:“双面人生”引发高自杀率】
双相障碍首发会以抑郁为主,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思维奔放、活动增多等症状。而抑郁发作时,会表现出持续的焦虑悲伤、思维缓慢、精力下降、活动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双向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
对双相障碍患者而言,一生当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此外,双相障碍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与其他疾病共病率也非常高,如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重性精神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