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十号到底有多牛? 揭秘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6)

2016-04-07 12:56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热毛细对流地面匹配试验。

家蚕培养地面匹配试验。

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装置(胚胎培养箱)。

用于空间材料生长研究的空间多功能材料合成炉。

【任务速览】

要干哪些“大事”?

在15天的时间中,实践十号这位科学“实践者”将在太空试验场里办哪些“大事”?

人类能否到太空繁衍后代?

随着人类走向太空,未来,哺乳动物能在太空正常繁衍吗?为了回答这个疑惑,实践十号把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

日本研究人员几年前曾称,在太空微重力等环境下,哺乳动物正常的胚胎发育可能会受到阻碍,因此哺乳动物要在太空繁衍难度较大。

这一次,中国将利用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以小鼠早期胚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太空环境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空间环境条件下动物早期生命活动规律,为未来长期太空飞行中保障人类生殖发育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航天器在太空着火怎么办?

载人空间飞行过程中,存在多种威胁航天器和航天员安全的潜在风险,其中航天器舱内火灾事故是最严重的一种,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都有过惨痛教训。

实践十号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康琦介绍,目前我国航天防火还不规范,主要是借鉴航空和地面的防火标准。现在我国航天器因为在轨时间短,这个问题还不突出,如果将来建空间站,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标准,后果不堪设想。这次“实践者”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为今后载人空间飞行探索更安全的防火规范和材料选用、使用规范。

太空中辐射问题怎么解决?

《火星救援》被喻为一部太空生存指南,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里面对辐射的描述相对较少。并不是太空辐射问题已经破解,而是由于至今还没有完备的手段能够解决太空辐射的风险。

太空环境中,既有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产生的太阳高能粒子,也有长期存在的能量高、穿透性强的银河宇宙射线,即使是数十厘米厚的铝板也难以防护。

目前各国开展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主要是进行风险评估和寻找对策。这次实践十号搭载了3个生物辐射盒,携带了水稻种子、拟南芥种子和线虫等样品,研究空间辐射引起生物基因组变化和空间辐射损伤的分子网络调控,建立辐射风险评估体系,为我国空间站辐射评估和防护提供基础。

微重力下煤能否“冷焰燃烧”?

美国空间站十大成果之一,就是通过棉花团点燃观察到“冷焰燃烧”,而这一低温状态下的燃烧是地面无法看到的。胡文瑞院士介绍,此次“煤燃烧及其污染物生成实验”也期待看到微重力条件下煤的“冷焰燃烧”实验效果。

康琦说,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力,其燃烧带来的污染较大。在地球上,受浮力、热对流等因素影响,煤燃烧的系数无法准确测得。而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煤燃烧实验,则可以避免这些干扰,有望获得一些地面无法得到的基础数据。这对完善煤燃烧理论和模型,帮助人类更好利用煤炭资源有重要意义。

这些只是实践十号要干的“大事”中的一部分。

在未来十五天里,这位科学“实践者”通过19项实验,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不为人知的科学秘密——这不仅将加深人类对自身生命和物质的研究,同时将为未来空间站或在外星建立长期居住基地提供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体系研究的理论与技术准备。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