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点】“双十一”理智看待 小心走进商家陷阱(2)

2016-11-04 09:5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消费之前,我们也应当看清这些陷阱:

陷阱一:明里打折,暗里抬价

先涨价再降价、打折,这是每年“双十一”一些网店的惯用骗术,也是消费者上当最多的陷阱。去年“双十一”过后,就有一位刘女士打电话反映,她看到自己经常购买的某品牌卷纸由平时的59.9元(23卷)降价到39.9元(23卷),就赶紧囤了一大堆,收货后认真比对才发现原来平时购买的卷纸克数是200克,而“双十一”买的是140克,实际上并没有优惠多少。

陷阱二:假货水货,鱼目混珠

网上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水货鱼目混珠,尤其是电子数码产品领域“山寨”产品流行。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去年“双十一”网购的某知名品牌电脑,刚用半年电脑显示屏就出了问题,想在当地找售后服务,却被告知电脑是仿冒产品。

陷阱三: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在一些店铺,“特价商品”经常在消费者付款后长时间不发货,而卖家的解释往往是“缺货”“售完”或者“备货不足”。“买一个电吹风,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毫不犹豫地拍了,为了不浪费邮费,我顺便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几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电吹风,卖家说‘缺货’,主动将电吹风的钱退给了我。”市民小王说,电吹风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

陷阱四:低价引诱,运费坑人

有不少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因时间紧张,只注意到促销商品的价格很诱人,却没有进一步注意到了后面标注的运费,“买了一套沙发,价格挺便宜。没过几天,物流公司打电话来让我去城外一个很远的地点自提,否则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如果上楼还要另外加钱。我怎么可能搬得动沙发?只好自认倒霉。”市民何女士说。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