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点】“10G裸条”泄露风波背后:谁来为失控的校园网贷担责?(8)

2016-12-07 16:1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揭秘“裸贷”灰色产业链律师:须加大校园贷规范立法和监管力度

【失控的校园网贷】

裸条现象,只是整个“校园贷”现状的一个缩影。

去年就有业内人士说,“大学生借贷是个黑洞,迟早会坍塌的。”

12月5日,有媒体曝出海南学生欠“校园贷”6万元月息超5千元,放贷者通过公布其个人信息施压,这名学生被迫休学打工一年。这一操作手法与“裸条”何其相似。

其实,有关不良“校园贷”而引发的话题,在今年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和引起激烈讨论。早在今年6月及8月份,网络上有关“校园贷”而引发的社会事件已层出不穷。而在当时,与“校园贷”产生关联的词汇就有“裸条”一词,除此之外,自杀二字也出现在“校园贷”的新闻报道中。对比不良“校园贷”事件,不难看到,受害者多是在校园中看到宣传,或经熟人介绍,掉进陷阱。层出不穷的不良“校园贷”事件,似乎暗示着罪恶找到了新的途径,在校园中泛滥着。不良“校园贷”,让不少学生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甚至某些平台变相扭曲成为“卖淫”平台,这些诸多的问题,已不再是单单10G照片那么简单。

由于目前校园网贷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且校园金融安全教育并没有跟上,加之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受不良“校园贷”影响的受害者已不是零星少数。

>>律师观点 校园贷无准入门槛

针对由此衍生出的“售卖裸条信息”及“肉偿”等灰色链条存在的问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互联网金融法律专家左胜高分析认为,以裸照进行质押是无效的,借款人可及时索回并要求彻底清理。借款未还时,放贷人以裸照进行威胁或出售,该行为已经涉嫌敲诈勒索、传播淫秽物品等刑事犯罪,将照片中的身份信息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害人可以第一时间报警。发现个人照片或身份信息被公开或贩卖的,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权,防止违法侵权行为进一步恶化。

左胜高认为,校园贷没有准入门槛、校园贷平台对裸贷的默许和纵容都是裸条借贷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此外,大学生普遍没有征信记录、没有可提供担保物和还款来源,但他们消费需求旺盛、过度消费情况严重,造成校园乱象频发。裸贷现象普遍存在隐蔽性强、深入校园各个角落。而且面临多部门多重管理又无人管理的局面,造成裸贷屡禁不止。一方面加大校园贷的规范立法和监管力度,提高网络借贷进校园的准入门槛,禁止裸贷等蔓延。另一方面加大平台对借款人资质审查、出借人风险告知义务,提高大学生作为借款人的门槛。同时要规范催收市场,打击非法高利贷、杜绝暴力催收、黑社会催收。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