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落实电话实名制还需配套制度跟上
各类欺诈行为、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非实名登记下的“黑号”泛滥,不仅迷惑性强,执法部门进行追查的难度也随之加大。电话实名制的实行,对净化通信环境、保障通信安全的确有很强的积极意义。
虽然值得点赞,但“实名制”并非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显而易见的是,电话实名制的口号喊了多年,却依然成效有限,其原因肯定不在技术不成熟,关键还在执行的力度。
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特别是新兴的虚拟运营商,新增用户带来的丰厚利益难以割舍,要求实名登记的动机往往并不强,甚至可能出现工作人员与号贩子结成“同盟”的情况。要规范企业行为,从源头上把实名制落实,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对居心叵测者而言,最担心的并非是实名制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严格监管和处置。实名制登记虽然加大了违法的难度,但“改号软件”等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演变,要彻底杜绝肯定不会一劳永逸。要让实名制的正面效应最大化,监管手段也需推陈出新,避免落入“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境地。
另外,电信诈骗等现象能有生存空间,除了“非实名”之外,用户信息泄露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有人担忧实名制的普及,会加大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反而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既然用户已将个人信息拱手交出,那运营商和管理者理应负起责任,从技术、法律等多个层面完善用户隐私保障体系,并辅以相应的追责制度,让公众真正拥有安全感。
【声音】
实名制并不能完全遏制电信诈骗
针对愈演愈烈的电信诈骗,工信部终于出台最严实名制。那么,实名制就真的能够完全应对电信诈骗么?
业内专家认为实名制只是遏制电信诈骗的重要环节,但不能从根本上完全遏制电信诈骗。
众所周知,电信诈骗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要靠实名制完全遏制电信诈骗,是没法做到的。”,业内资深专家项立刚说,“如果能够很好地做到实名制,对治理电信诈骗能起到一定效果。当然,只凭实名制,要解决全部电信诈骗,那是不可能的。配合对伪基站的治理、对海外诈骗电话的治理,再加上实名制,能起到很好的治理电信诈骗的效果,实名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实名制这一环不解决,其他方面做好也是难有什么效果的。”
“想靠实名制完全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是做不到的。要打击实名制,必须多种方式配合,除实名制外,可采取的手段还有严查网络电话的接入,严查境外电话的接入,短信息的拦截和发送者追踪,银行支付环节拦截,伪基站打击等。”独立电信分析师也持相同观点。
而业内专家马继华表示:“如今仍有有少数人没有实名制,诈骗电话的数量却没有减少。只要非实名制的电话用户存在,就难以保证治理电信诈骗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全面实施电话实名制也是一件好事。”
“长期来看,实名制对运营商肯定是好事,它让管理变得容易。同时,实施实名制,用户的离网率也会更低,另外还有大数据方面的价值。但是实名制一事,只靠运营商或者工信部是做不好的,必须要其他方面配合,联合推进。”马继华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