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IP真能引领电商走上新路?
距离2016年“双十一”还有三天的时间,而商家之战的大幕早已开启,作为“双十一购物节”的最早发起者,天猫已经跳脱出传统的价格战,转而将购物节打造成“全民狂欢节”的理念,综合线上线下的多种购物模式和购物服务,结合时下热点的明星IP和直播等多种活动形式为双十一预热。作为老对手,京东同样摒弃了单一的“价格战”,除了联手沃尔玛之外,京东一直以来能够与天猫抗衡的一大重要“利器”就是其物流体系,今年将会拿出5亿元对商家的仓储配送服务进行补贴。在“双十一”全民买买买,物流爆仓的时间节点上,谁能够更快更安全地提供物流服务势必将会分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除了两家电商巨头之外,苏宁国美均有线上线下品牌店,届时将与品牌商一起进行线下线上的双十一营销。而其他电商品牌,也无一例外的在购物节促销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将价格战作为了其中的一种方式而不再是主要手段。
根据报告显示,双十一已经存在了8年,以往简单粗暴的低价策略已经完全无法吸引消费者,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购物节需要依靠电商自己制造的IP来为平台引流。
电商IP究竟是什么?能为商家带来什么?目前来看,天猫作为双十一的缔造者对于电商IP的把握和运筹最为出色。从最早将“双十一”注册为商标禁止其他电商平台使用,到现在每年的双十一晚会,天猫一直试图将双十一打造成专属IP,并成为一个国际品牌推向世界。京东方面双十一期间京东将有直播show,进行12小时的明星直播。苏宁方面今年开始打造大IP——穿越双十一。通过穿越,让消费者享受到全新体验。将会在11月10日,上演真人穿越直播综艺。而这三家电商平台2016年上半年的市场交易份额占比达到了81.3%,可以预见电商IP的开发和打造将会成为未来购物节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
购物节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是电商自造购物节希望吸引流量,打造自己的IP;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陷入了购物节疲劳之中,走出了感性消费。新生事物出现所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消耗殆尽,想要继续发展让购物节成为商家获利的“利器”,全新的玩法势必将会不断出现。虽然目前商家热衷于打造自己的IP并如火如荼地推广,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在整个电商市场交易份额中,天猫集团达到了53.2%占据了半壁江山,作为购物节的缔造者和最大的电商平台,其用户基数本身就庞大,所以电商IP在天猫的运营模式中获得了成功。对于其他电商平台而言,IP的打造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因此购物节反而成为了负担,在没有实力和大型电商平台抗争的境遇下, 自身平台上的商家和用户甚至会在购物节的节点流失到其他平台。
购物节从开始的价格战消耗流量红利,到价格战丧失吸引力,只经历了不到八年的时间,当电商IP开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消费者对于购物节多元化、互动性等方面的要求又将持续提升,当无法再满足用户的时候,购物节也就丧失了其引流能力,全民狂欢的盛况也将不复存在。这个时间或许很久远,也有可能很快就会出现,马云也曾经预言“电商”将会被淘汰,购物节的发展就好比电商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不管是购物节的未来还是电商的未来,何去何从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