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清晨,在位于草桥的公交300路内环快车总站,司机师傅正在仔细检查车辆机油、雨刷器、电路,为即将开始的早高峰运营做准备。 北京日报记者 孙戉摄
公交司机:提前半小时到岗查尾气
地点:南三环
时间:5时许
PM2.5:279微克/立方米
天未破晓,53岁的公交司机李红山就出了家门。
李红山戴着口罩,说起话来不太清晰,仿佛周围的空气一般含混着,“不光是雾霾天,只要天气不太好,我都会早出门半小时,提前给车做做保养,万一遇到故障也能及时处理。”
推开调度室的门,调度递过来一个防雾霾口罩,嘱咐:“今天司机一人发一个,开车的时候戴着点,注意自我防护。”
李红山接过口罩,拿着车钥匙直奔10416763号300路公交车。“这组号有讲究,第3位代表车型车种代码,1代表天然气单机车,2代表天然气非单机车,3代表柴油单机车,4代表柴油非单机车。咱这车不是新能源车,更得注意尾气排放,冒黑烟绝对不上路。”李红山说。
李红山绕着车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圈儿,不时讲解两句。“这是尿素罐,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等排放量。每次出车前要检查一下是不是空了。”李红山没戴手套,大冷天儿徒手去碰冷冰冰的机械设备,“都给配了手套了,但戴上干活不方便,另外手套有棉絮毛儿,检查机油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容易混进去。这么多年了,早就冻习惯了。”
6时许,李红山开着车缓缓驶出草桥总站,天还是黑沉沉的。每次驶出车站,他都会用余光瞅一眼右反光镜,确认站台上没人追车,才打着左转向灯,缓缓起步。
一圈儿跑下来,已将近2个小时。李红山碰上刚上班的同事,特意传授经验:“路况比往常好,不过更得留神,小车并线打灯的不多,到路口注意限速。”叮嘱完,他也没进屋休息,径直走到场站一角去找工具,“车太冷没办法清储气罐,现在赶紧排排污,否则车门闸门开关容易失灵。”
相关专题:霾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