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雄性鱼儿会长卵?(5)

2016-02-16 14:54 东北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为什么这些雄性鱼儿会长卵?

泛滥的雌激素

类似雌激素这样的化学物质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从各个保护区采集到的水样中发现了高出预期的雌激素活性,达到79%。然而,目前还没有进行过识别特定化学物的试验。

在密西斯库依河鱼类血液中发现的异常特征也指向了环境中的雌激素。研究人员在许多小口黑鲈体内发现了高含量的卵黄蛋白原,这种蛋白质会参与产生蛋黄。在雄鱼体内,指示身体产生卵黄蛋白原的基因通常是“关闭”状态,Iwanowicz解释道。这种基因只有当存在雌激素时才会“开启”。

“当我们在雄鱼血液中发现卵黄蛋白原时,就相当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雄鱼接触过某些额外的雌激素,”Iwanowicz说道。

有种环境雌激素叫炔雌醇,这种化学物质存在于避孕药中。在实验室研究中,科学家已经能让某些鱼类通过接触这种化学物质发生雌性化。

然而自然环境不会像受到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环境那样简单明了,因为鱼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还会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

其他可能导致鱼类雌性化的环境因素包括低含量的溶解氧和水温变暖。Tillitt解释称,科学家尚不清楚这些其他因素是如何影响鱼类发生雌性化的。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雌雄间性对鱼类健康的影响。

在米诺鱼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接触环境雌激素可能会给鱼类种群带来问题。非常严重的雌性化(精巢中存在大量卵细胞)会降低精子质量,削弱鱼类的繁殖能力。不过雌性化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精巢中只有少量卵细胞的雄鱼可能在繁殖方面毫无问题。

在保护区内的鲈鱼身上发现的雌性化现象似乎没有对它们造成影响种群规模的繁殖问题。

尽管如此,Sturm仍然担心这项发现对于保护区内更脆弱物种的意义,例如刺鳖。在尚普兰湖中大约生活着200只刺鳖,它们大部分聚集在河口处。它们面对水污染和其他威胁时很脆弱,例如捕食者、划船和鱼钩。尽管北美各地都有发现刺鳖,但在新英格兰(美国东北部地区)和加拿大魁北克省再无其他的刺鳖种群。

“鲈鱼是敏感物种,但其他动物也可能会受到影响,”Sturm说道。

Blazer表示,生殖能力受损并不是唯一要担心的问题。在波多马克河和萨斯奎哈纳河,她发现某些鱼类生病、死亡和被感染的比例在上升。它们的免疫系统很虚弱,健康问题似乎与雌雄间性的水平相关。

“导致雌雄间性的环境化学物质也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问题,”她说道。

在人类身上,通过饮用水、食物和日用品接触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导致健康问题,包括生育能力降低、儿童发育迟缓和某些癌症。但现在就说雌性化的鱼类也会像人类一样受到健康影响还为时尚早。

“得知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浓度高于阈值,这有助于让我们更加全面地去考虑风险,”Tillitt说道。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