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大洋矿产调查于无声处立国威
2015年6月,“海马”号转战西太平洋,投入大洋第36航次的应用作业,在采薇海山复杂陡坡的地形环境中圆满完成了6个站位富钴结壳资源探查任务,拍摄并记录了近百分钟海底高清视频,利用机械手抓取了数十公斤结壳样品和钙质沉积物样品,获取了全程物理海洋测量数据和海底原位水样,首次对自主研制的小型钻机和切割机进行了实际应用试验。
本次实战,近10天的紧张工作,不仅考验了“海马”号针对结壳资源调查任务的作业功能,而且考验了“海马”号的航行动力性能及其技术团队在复杂而危险的海山陡坡环境中的操控和作业能力。事实证明,“海马”号及其技术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科学目标。这同时意味着“海马”号的应用环境已经由安全性较高的平坦泥质海底拓展到危险性较高的复杂海山环境;由较为简单、无须考虑海底障碍物的定向/定高航行与任选着陆点进行定点的作业运行方式,改变为需要时刻注意规避危险因素并需要在险峻的海山地形中谨慎选择着陆作业点的运行方式。
更值得骄傲的是,“海马”号在采薇海山的成功作业实践,是我国自1997年起,在开展了近20年海山区结壳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一个质的飞跃,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技术手段的一项空白。而且还在西太平洋采薇海山结壳资源分布区放置了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等参研单位徽标的金属锥体物。这一永久标志物,象征着中国海洋技术发展的足迹!这一永久标志物,在茫茫大洋深处闪耀着中国智慧!在波涛汹涌的国际海洋竞争领域,彰显着中国力量!
“海马”号在海山区进行结壳调查作业
“海马”号机械手进行富钴结壳取样
从研制成功至今,短短两年的时间,“海马”号已经顺利执行了多次深海作业任务,并以出色的表现取得了多项骄人的成绩,充分证明了“我不是一个摆设”!正如他设计者们给他的命名一样,做一匹踏实肯干的骏马,驰骋在祖国的大洋深处,为国计民生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而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实施,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组成的精英团队,更是一群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者,是一群真正为国奉献的实干者!
此番来京参展,于“海马”号而言,是一次忙里偷闲的亮相!于“海马”人而言,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礼赞!于公众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期待着,“海马”号不断完善与升级,不断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将我们的强国梦植根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