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八年记

2016-11-09 12:50 工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双十一”八年记

漫画:赵春青

核心提示

每年一进入11月份,关于“双十一”的各类讨论和关注便会持续升温。

今年的“双十一”是创立以来的第八年,它已不仅仅是全民购物狂欢的节日,更是商家一场你追我赶的促销盛典。与此同时,伴随着购物多元化场景的衍生,它也演变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商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多年来,“双十一”销售数据屡创新高,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潜力的真实写照,但同时也不断暴露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藩篱。伴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居民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网购市场如何尽快提升消费体验,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让电商消费环境朝着更为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不仅促销商品,还要检验多项支付手段;不只是简单的数据堆砌,更重视消费体验

走过“七年之痒” 电商平台八年看变

□记者 车辉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临近。根据中国快递协会、菜鸟网络的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整个快递行业处理的快件量将超过10亿件。

当“双十一”走过8年历程却依然热度不减,我们关注的意义是什么?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制造的“双十一”已成为中国消费经济的一个现象,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晴雨表。这些年“双十一”从一个令人费解的符号,变为社会逐渐熟知的经济现象。

根据目前逐渐透露出来的迹象,第八个“双十一”将不只是消费的狂欢、数据的堆砌。它将伴随着供给侧改革背景,不再重视数量和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逐步重视质量和消费者的体验。

走过“七年之痒”, 即使“双十一”充满争议,电商平台仍然不断在创新中试水。

数量有了更要有质量

近期,阿里巴巴在香港举行了今年“双十一”的启动活动。而10月23日在上海,该公司又举办了天猫全球潮流盛典,作为今年“双十一”的开场。

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地点实则大有深意:香港代表着国际化,而上海则体现着时尚特色。这两个地点的选择也从某个侧面体现了今年“双十一”国际化与时尚的潮流将成为特色。

这是电商平台战略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也是中国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具体体现。当下,国内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仅仅是图便宜,更重视使用价值和质量,还希望迫切接近国际一线品牌。

“没用的东西我不会再买了,哪怕再便宜。”北京消费者张女士说:“这个时候的套路就是便宜,但如果没有用,再便宜买回来干嘛。”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触网意识也越来越强,目前在网上购物的人群已经不仅仅是年轻群体,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也已经形成了网购的习惯,但他们越来越偏重品质而非数量。

此外,阿里目前的野心是实现国际化,实现自己的基因与国际化相融合。马云在杭州提出了EWTP,希望为全世界的中小企业打造电商平台和运营规则。那么,要实现这一战略,就不能不忽略国际时尚大牌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何全球潮流盛典进行品牌展示的原因。因此,今年“双十一”,将会有更多的一线大牌和一线时尚人物助阵。

创新手法层出不穷

网络上目前已经拥有大量活跃的年轻消费者,他们追求新潮、个性化服饰,对新品的接受速度快。无论阿里还是京东都十分看重这一消费群体,也将不断打造迎合他们的新玩法。

此外,技术创新是“双十一”的永恒话题,每年的这个消费节点,各大商家和电商平台不仅促销商品,更要检验自己的多项支付手段。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均呈多元化生态,支付、视频、社交、影视娱乐、农村电商……经过“双十一”,生态链条的各种新手段必然都会得到检验。

以“双十一”为代表的电商发展,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的“启蒙”。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消费模式的转变,更深入的是互联网手段日新月异的更新。伴随着“双十一”影响的持续深入,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团购、打车等服务性消费应运而生。而随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周边”行业开始加入“双十一”。新金融、小微贷款、互联网理财、围绕网络消费的各种借贷支付手段、保险……也就是说,“双十一”不再是电商卖产品的节日,而是成为中国消费者和各行各业展示活力的舞台。

同时,这场购物盛典也将强势拉动快递物流、移动支付等多个行业的就业,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难得的活力与亮色。

完善市场监管手段

虽然利好颇多,但每年“双十一”也都会暴露出电商发展的一些问题。之前是假货横行、数据造假、物流短板,近期则是职业刷单。

关注“双十一”,不仅要关注其成功之处,监管部门和企业平台更要关注其中出现的不健康因素。

不少人网购之前会浏览产品的销量和店铺的信誉,实际上,一些商家的信誉和销量并非靠一件件货品积攒出来。通过刷单即可把销量刷到前列、评价变得更高,这也成为不少网络商家快速提升信誉和销量的手段。刷单公司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利益链条,同时会吃准研透相关平台的政策,一个完全没有刷过单的商家想要学会该“技能”,只需要不到十分钟时间。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刷单现象的出现将极大地影响其信誉,也将严重影响其长远健康发展。阿里、京东都成立了相关部门打击假货和刷单行为,但仅仅靠企业往往无法完成有效监管,需要正规法律规则的出台。

因此,平台制定的规制,出现漏洞平台应该承担责任,而监管部门也应积极参与。

毕竟创新的过程往往会泥沙俱下,相关部门对新事物不应放任不管,更不应一棒子打死,而应密切关注新的经济消费现象,去伪存真,扶持正确的发展事物,纠正错误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