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八年记(2)

2016-11-09 12:50 工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年“双十一”期间,将有268万一线人员投入到快递服务中,较去年增长超50%,将有七成包裹通过智能算法分配线路

大考在即,快递公司依然“跑量难跑利”

□记者 李丹青

早在两周前,北京的李小姐已经开启了剁手的“买买买”模式。吃、穿、用、行,她先后预付了近20个订单。但预付后,她有些担心,她能正常收到包裹吗?

李小姐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据国家邮政局初步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这对各家快递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大考在即,各家快递公司也早已未雨绸缪,最终的成效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爆仓已成过去式

对比其他购物网站和日常价格,李小姐还是选择在“双十一”时订购某品牌行李箱,因为加上活动折扣和“签到”积分,“能比平时便宜三分之一,可谓是‘史上最低价’。”但11月中旬准备出行的她,现在却开始担心能不能在出发前收到行李箱,保证自己的正常出行。

“之前这个时候,在网上看到过包裹堆满仓库的照片,这种苦等快递的情况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再次发生。”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像李小姐一样忧虑“爆仓”。

快递“爆仓”多指快递公司突然间收到太多快件,来不及分拣,甚至没办法再收件,大量快件滞留在始发站或者中转站,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相对较长。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快递公司一般不会爆仓,因为发货是根据订单按批次进行的,是在人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准备货品也需要时间,不可能一次性发货,“这几年,快递的发货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可能个别地方有暂时的爆仓现象,但不会呈现大面积的爆仓。”

日前,国家邮政局与菜鸟网络联合公布了今年“双十一”的备战情况。据统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将有268万一线人员投入到快递服务中,较去年增长超50%,干线车辆增长59%,航空运力增长40%左右。

据菜鸟网络预测,今年将有七成包裹通过智能算法分配线路,让快递少走中转站,实现“两点一线”的直发模式,减少流转环节。

“比如,‘聚单直发’可以在商家端就把相同区域的订单集中生产,快递公司按目的地区域分类、装车发货,直接配送到目的地,实现大量订单前置发货,时效至少能提升10小时以上。” 菜鸟网络CTO兼菜鸟“双十一”总指挥王文彬说。

快递跑量难跑利

从目前来看,今年“双十一”将是物流行业的一场“混战”。

王文彬表示,在菜鸟网络的协同下,全行业已经形成了紧密的配合。“双十一”期间主要快递公司将暂时放下竞争对手的身份,组成统一的作战室,根据快递单量和物流情况实时通报,实现应急联动。

以圆通快递为例,其早在今年8月底,就开始了“双十一”的各项工作准备。圆通速递运营中心高级总监王勇告诉记者,今年“双十一”整个的订单量预计会达到1.5亿单,这个订单量跟去年相比增长了近3倍。面对这个数据,圆通做了人、车、场地的配置等。其中人员方面,包括末端派件、中间处理人员等将达到50余万人。

“做好错时错峰,前端分流是今年的重点。” 王勇说,他们今年在内部设“千万奖励”,对实效、服务进行奖励,并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看到中心一线操作现场的情况以及车辆运行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运能配置,更加灵活完善地指导整个“双十一”期间资源配置情况。

韵达速递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双十一”业务量最高峰期间新增临时工、小时工30000人左右,从11日当天到11月21日期间,预计共增加临时人员110000人左右。

“‘双十一’跑量不跑利,快递公司做得大,却亏得多。”徐勇告诉记者,按照经验,每年“双十一”产生的快递一周左右便能消化完,但是有些场地、汽车起租就要三个月,还得提前招用人工。对于利薄的快递企业来说,“双十一”显然是卖力不讨好的事情。

他介绍,国际惯例是淡季打折,旺季全价,航空机票也是这样,但国内快递走的是“以价换量”,快件附加值非常低,附加值低的东西往往快递价格比较低。

“‘双十一’快递公司不赚钱的现状不会马上终止。”徐勇认为,当前快递产品单一,仅仅是一个递送,没有差异化服务收费,比如并没有对第二天寄件和第三天寄件的收费实行差异化,最终造成了同质化竞争,盲目打价格战,导致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