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点】封杀漩涡中的去哪儿网如何破开年困局(9)

2016-01-08 13:13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6ee6d55466ee88c_w300_h433

【观点】

只是“床头吵架”

去哪儿网先后被9家航空公司“拉黑”,“气势”确实怪吓人的。但是与网民惊异无比的神情不同的是,去哪儿网表现出有点让人颇感意外的冷静。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各大航空公司“抛弃”去哪儿网,不过是夫妻之间的“床头吵架”,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床尾和”。

各大航空公司诉称“拉黑”去哪儿网的原因是随意修改退改签标准、退票不退款、捆绑销售、不及时通知非正常航班信息……这些确实是去哪儿网不可否认的“罪状”。近几年,在线旅游网站机票购买服务“掺水”,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可谓闹得沸沸扬扬,遭受普遍诟病。表面看,“拉黑”去哪儿网,是“一家之主”对去哪儿网这个不大听话的“娇妻”行使的一次“家法”,实际上航空公司是想在多年“结合”后试图收回“自己的家庭权力”。

从本世纪初开始,航空公司与去哪儿网一见钟情,如胶似漆,机票销售“让利”不可谓不大,佣金最高时达到12%。这种“让利”实际上是一种双赢策略,因为去哪儿网在拿到自己的蛋糕时,也解决了航空公司自有直销网点过少的矛盾。如今,树大根深的航空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企图“收复失地”,难免不找个借口,对在线旅游网站“发飙”。

但是,去哪儿网即使千错万错,要让其“净身出户”,还得广大消费者发话。毕竟,消费者对出行服务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购票方便、价格透明、服务贴心越来越被消费者看重。如果让航空公司“一权独大”,全面垄断,消费者肯定更加不放心。

所谓“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磕磕碰碰之后的“复合”才更契合民意所向。接下来,航空公司和在线旅游网站最应该要做的,当然是加强自查自纠,主动解决好自身问题,然后找到各自利益的平衡点,找到自身服务与消费者权益的交汇点,再次握手言好,白头偕老。

【观点】

是一场利益抢夺战

去哪儿网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由于适用了网络时代,网站的横空出世,立即获得成功,不仅实现了财源滚滚,还成为股市一匹黑马。去哪儿网在给消费者带来利好的同时,也让航空公司心有不甘。

这让人想到了搜索引擎和医院的合作,也就是被我们所谴责的“花钱购买医院排名”,虽然提取利益方式不同,但是有很多相同点。去哪儿网对航空资源的推广与否,取决于利益。谁给的利益多,他们就会推销谁的机票。

这次航空公司集体封杀去哪儿网,其实就是一场利益争夺战。很难说,去哪儿网和航空公司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之间的斗争和消费者没有半毛钱关系,无非都想在消费者身上获取更多利益,都想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拉偏架。

不过,从航空公司集体封杀去哪儿网的战斗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部门对于垄断经营的难以割舍。这种集体封杀有任性的一面,也有唯利是图的一面,更有对于利益牵绊的固守。这种集体封杀也就犹如利益联盟,在利益面前,相同的部门只要一个眉来眼去,只要一个暗送秋波,就能为了利益放下暂时的恩恩怨怨,一致对外了。

网友评论:

庄辰超辞职后,继任者们接手的是一个三面受敌的去哪儿网:航空公司们正在极力夺回机票市场的控制权;酒店联盟纷纷成立,意欲抗衡OTA企业;另外,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的新联合体,也正虎视眈眈地布局机票业务和酒店业务。

——耿海

前几天在去哪儿网买的机票会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啊?

——宁广山

去哪儿网未来命运规划将由携程网执掌,也许会成为新的路口,也许会从此淹没。

——回归

一个月前在Qunar买的机票付了款(还加了黄牛费用),等了一个月还没出票。临了临了,通知你票没买到,得改到另一航班,退票也可以,但要收高额的手续费……完全是霸王条款啊,下次再也不在去哪儿买票了,非常支持四大航空公司取消和他的合作。

——黄勇

订了这么久机票酒店,也没出现过啥问题啊。

——杨莹影

去哪儿网这回看来是耍大了, CEO COO CFO CTO都闪人了,又被航空封杀。

——乐知诺

结语:

“分手大战”之后,“去哪儿”要去哪儿?对消费者来说,你们分手也好,在一起也罢,我更关心的是——“分手大战”能否带来行业服务的改进。无论航企还是代理商,“分手大战”之后,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显然更值得当事双方思考。玩文字游戏也好,加霸王条款也罢,如果继续以傲慢态度对待消费者,而不切实改进服务,结果很可能是“多输”。说到底,让机票预订更便捷,价格更透明,服务更贴心,才是赢得广大消费者、共同做大市场蛋糕的最有效手段。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深圳商报 京华时报 北京青年报 北京晨报等媒体。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